苏和子维怎麽了?——从《华灯初上》看小妈妈出养心路纠葛
- 文/鸡汤来了萧子乔
- 校稿/鸡汤来了张芷晴、陈世芃
- 制图/鸡汤来了特约美术黄佩甄
- 编辑/鸡汤来了萧子乔
连续剧《华灯初上》中,不仅有日式酒店里复杂的同事情谊,更有下班回到家中更难解的收出养母子纠葛。苏庆仪(以下简称苏)与子维走在路上,当子维对旁人说出「这我乾妈」,苏只能假笑附和;苏割腕自杀後,子维心急如焚把苏送上救护车,苏说了一堆话却还是无法说出口「不只是乾妈」……。
面对早已挥别,却近在眼前的亲子关系,苏如何一次次咽下自己的复杂心情?
苏谋划夺回儿子的安排看似「不懂感恩」萝丝,其实正反映当年怀孕,在无家庭经济或家人支持下,不得已出养自己亲生骨肉,对於一个青少女而言是生理更是心理的切身之痛,不只影响着青少女时期的苏,更影响了她日後的性格与追寻幸福的态度。
「我应该要谢谢你,但我讨厌只能谢谢你的自己」-《华灯初上》苏庆仪
小妈妈苏:不得已的出养,成为一生的重担
剧中的苏,明明是被叔叔强迫而怀孕,却由她独自承受污名与痛苦,成为小妈妈的苏难以独自承担扶养责任,决定出养亲生骨肉。多年之後,成年的苏藏着这个挥之不去的秘密,成为生活中的反覆拉扯的心理纠葛。
虽然剧中演的是1980年代的故事,而随着时代推进,今日的未成年小妈妈数量仍不容小觑。行政院户政司统计,近十年来(2010-2020)15-19岁未成年少女生育率皆为4‰。以2020年为例,诞生超过2000名未成年小妈妈(2020年15-19岁少女共有约551607位*4‰=2206)。
虽然每个小妈妈怀孕的原由不尽相同,但当物质与身心条件未成熟,部分小妈妈会选择出养。有质性研究深度访谈六位出养孩子的妈妈,发现社会对小妈妈及出养人的污名,成为亲生母亲一辈子脱不去的重担。
「无力」的小妈妈:选择出养多是为孩子好
台湾学者以儿福联盟接获出养个案的访谈内容统计,发现小妈妈决定出养孩子的5大因素为:经济问题、家人无法支持、无力照顾孩子、教养问题、希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身心尚未准备好,物质与心理上的资源不足,以及希望无辜的孩子仍有好的发展,是小妈妈在未成年生育的状况下,选择与亲身骨肉说再见的关键。
---以下爆雷---
当苏听见子维叫自己乾妈:出养重聚成为重大课题
特别的是,苏的出养并非从此和亲生儿子不复相见,而恰好是将抚养权交给朝夕相处的好闺蜜萝丝。国内外研究指出,与出养子女「重聚经验」是一段复杂的情绪之旅。而苏的重聚不只是一段旅程,更是紮根在生活每一个细节中的纠葛,心情肯定更为复杂。
当苏与子维相处,时时刻刻将苏拉回当年的记忆,再次经历着伤痛的焦虑,同时也因重新与儿子连结而感受疗癒与释放。这或许正是苏即便心里经历着翻云覆雨,仍乐於与子维出门逛街,以感情最好的乾妈/乾儿子相称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萝丝入狱,苏「代替」萝丝照顾子维时,就像是苏与儿子的「关键重聚」;萝丝出狱後,苏则感受到与儿子「重聚後被迫分离」的痛苦。苏与子维没有拉开距离、保持界线,却也没有重新建立妥善的关系定位、重聚意义,使得苏的心理一直卡在模糊不清,不知自己意义为何的状态,成为最後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子维的刚刚好距离?拉开距离VS有预备的重聚
或许,成为小妈妈情非得已,出养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然而今日的我们知道,身为出养者,和亲生孩子的距离和意义都需要更明确的定位、更有意识地处理。
- 选择1|拉开界线、生活圈不重叠
亲生骨肉的情感连结渴望无可厚非,然而既已出养,双方皆需要注意拉开生活距离,建立适当界线,避免情感与出养决策互相矛盾,造成复杂的心理纠葛。 - 选择2|讨论後相聚,厘清彼此关系与意义
若因任何一方希望重聚,出养者、收养者、孩子都需要有心理准备,并在有预备的前提下,一同面对新的角色意义与关系定位,过程中有相关单位协助引导较佳。
出养小妈妈可以怎麽做?相关资源:
- 卫福部社家署儿童及少年收出养流程
- 儿福联盟出养服务介绍
如此以来,才能保护出养者、收养者,也保护孩子,有面对彼此更适当的界定与勇气。期待今日的「苏」与「子维」都能找到更适当的距离,更舒心的关系。
- 延伸阅读:步母後尘?《2049》母女小妈妈人生的走向差别
- 延伸阅读:《华灯初上》关系纠葛剖析专区
参考资料
- 王枝灿(2003)。家庭面临出养事件之因素与需求分析。儿童福利期刊,4,111-131。
- 郑君纹、刘世闵(2011)。一位未婚女性在青少女时期怀孕的生育决定与出养经验之叙事研究。教育科学期刊,10(2),139-172。
- 杨淑宜(2015)。亲生母亲与被出养子女的重聚经验探究。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未出版之硕士论文。
- 行政院重要性别统计资料库:未成年妇女生育率。
- 行政院重要性别统计资料库:现住人口数按性别及年龄分。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