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正在扼杀新音乐吗?
根据音乐分析公司MRC Data的资料显示,老歌现在占据了美国音乐市场的70%;更糟糕的消息是:新音乐的市场其实正在萎缩,而音乐市场所有的增长都源自老歌。
当今最热门的200首新歌通常只占总播放量的不到5%,三年前这个比例还高出两倍。消费者实际购买的歌曲更偏向老歌,目前iTunes下载次数最多的歌曲都是上个世纪的乐团:比如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和The Police。听众似乎更喜欢几十年前的热门歌曲。尽管音乐界的成功总是短暂,但现在即使是真正热门的新歌,也几乎被大部分的人忽视。
在MRC的资料库里,只有过去18个月发行的歌曲才被归类为「新歌」,难道人们只是在听很多两年前的歌曲,并不是60年前的老歌?美国爵士乐评论家和音乐史学家泰德‧吉奥亚(Ted Gioia)不这麽觉得,他认为这些「老歌歌单」里也没有前年的歌曲。即使真是这样,这个事实仍然反映了听众对流行文化产业的否定,因为流行文化几乎只专注在当下所发生的事。
吉奥亚每周都会收到公关公司、唱片公司、乐团经纪人和其他专业人士数以百计的来信,亟欲宣传最新的音乐,因为他们的生计有赖於此。整个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都建立在「推广新歌」的基础上,而所有身在其中的人(包括音乐创作者)当然也期望这样运作。但所有证据却表明,现在少有听众愿意持续关注新歌。
葛莱美奖延期的反应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吉奥亚发现听众现在对它毫不在意,他的社群媒体追踪了数千名音乐专业人士,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对这场流行音乐界最大的年度盛事延期而表达不满或遗憾,这是不祥的凶兆。假如今天是超级盃或NBA总决赛延期,你能想像球迷会有多麽不爽吗?人们可能会跑到街上抗议甚至演变为暴动,但葛莱美奖消失却没人在意。
葛莱美奖的收看人数减少凸显了这种转变。2021年,收看人数从1870万锐减至880万,比前一年少了53%,这也是葛莱美史上收视率最惨的一届。十年前,葛莱美奖还有4000万的收看人数,但这场盛会的忠实观众现在更像是小众的次文化群体,更多人更关心Twitch等直播平台的游戏实况(现在每天约有3000万观众)或最新的实境秀节目。事实上,现在的音乐人转战发展实况,可能还比签下一份唱片合约来得好,至少他们能真实接触到持续增长的受众。
有些人宁愿相信这样的趋势只是昙花一现,或许是因为全球疫情爆发引起。当表演场地和娱乐场馆重新开业,DJ重回派对播放新歌时,世界就会回归正轨,最热门的歌曲将再次是最新的歌曲,但吉奥亚对此并不乐观。他认为一系列的不幸事实共同导致了新歌被边缘化,疫情确实是原因之一,但并非造成危机日益严重的唯一因素,吉奥亚还列举了其他的趋势:
● 音乐产业的主要投资领域是老歌。投资公司为了从年迈的摇滚和流行明星那里买下发行目录(catalogs)而展开了竞标战。
● 市场需求量最高的是年逾七、八十岁的音乐人(如Bob Dylan、Paul Simon、Bruce Springsteen)或已逝的音乐人(如David Bowie、James Brown)。
● 就连大型唱片公司也加入了这场抢购老歌的热潮: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等公司都在收购发行目录,并在老歌上投下钜资。在过去,这笔钱会拿来用於推广新的音乐。
● 音乐产业最畅销的物理格式是已经有70多年历史的黑胶唱片,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唱片公司正在投资开发更新、更好的格式——因为在这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老东西也被认为比新的更好。
●事实上,唱片公司——曾经是消费产品创新的源泉——不再花钱进行研发以提振业绩,尽管其他所有产业都将创新视为增长业绩与刺激消费者的手段。
● 唱片行也陷入了相同的时光倒流局面。从前,他们积极地推广新歌和新专辑,但现在他们从再版的黑胶唱片和二手的绝版专辑中赚到更多钱。
● 广播电台也是造成停滞的因素之一,他们所播放的新歌越来越少,甚至直接忽略了新歌,偏爱播放收听保证的热门老歌。
● 当一首新歌克服了种种障碍,成为当下火红的热门歌曲时,面临版权诉讼的风险也比以前还要高。从2015年〈Blurred Lines〉的判决以来,版权诉讼的风险已经大幅增加,连带造成的後果是,额外的营收从当代音乐人身上转移到年老(或已故)的音乐人。
● 更可怕的是,已故音乐人现在又藉由科技以虚拟形式复活了——全像投影技术和深度学习的模拟音乐——使年轻、仍在世的音乐人更难在市场上竞争。
随着唱片公司对新音乐失去兴趣,新的音乐人拼命找寻其他管道来获得曝光机会。他们把自己创作的歌曲放在一个精心编排的串流媒体播放清单里,或者授权歌曲用於广告或电视节目的插曲,这些选择都可能带来一些版税收入,但对於建立品牌(个人)知名度几乎没有帮助:有时会在电视广告听到一首很酷的歌,但你会立刻知道创作者的名字吗?健身房的健身歌单很赞,但你还记得多少歌曲名和乐团名呢?工作时播着Spotify的新歌推荐,但你会花心思去了解谁在唱这些歌吗?
音乐产业有很多理由能解释他们为何无法发掘,并且充分宣传新的音乐人,但还有一个现实问题:由於担心版权诉讼,许多业内人士很害怕聆听那些主动提供、来路不明的试听带。因为假如今天听过了某个样本,五年後你可能会因为创作出类似旋律(或者相似的律动)的歌曲,而吃上抄袭指控的官司。因此,尽管新的音乐人不断尝试寄试听带给厂牌或制作人希望获得赏识,但现在的环境很常看到它原封不动地被退回。
换句话说,那些仰赖发掘新的音乐人才为生的人们,如果越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面临法律风险的机会也就越高。这一切都是音乐产业过於依赖律师和诉讼手段的负面结果之一,他们曾经希望用这种强硬的方式来解决所有问题,但时间证明了弊大於利。除了娱乐业的律师事务所合夥人,享受着诉讼和法律威胁所带来的丰厚成果之外,其余每个人都在这样的诉讼环境下受苦。
问题当然也不仅仅是版权问题,音乐产业的经营者早已对新音乐失去了信心,只不过不会公开承认罢了。即使他们内心清楚知道这个事实,职位也不允许他们卑微而可怜的坦白。然而,这却是正在发生的进行式,音乐界的巨头已经对新音乐的救赎和改变生活的力量失去了信心,这是多麽悲哀的事情?当然,决策者仍然必须假装他们还相信未来,期待发现下一个革命性的音乐人才。但这不是他们真正的想法,因为他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了这点。
尽管音乐产业期望全新的音乐降临拯救市场,但广播电台依旧只会播放那些符合主流趋势的歌曲,这些模式数十年来都没有太大变化。当今控制听众应该听哪些新音乐的演算法更惨,因为它们被设计成反馈回路(feedback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