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细胞

认识「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当心身体 6 大警讯

  • 作者/照护线上编辑部
  • 本文转载自 Care Online 照护线上《迎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免疫治疗突破治疗困境,血液科医师图文解说》,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订阅支持 Care Online 喔
  • 加入照护线上 LINE 官方帐号,健康资讯不漏接

60 多岁的张女士因为肺炎呼吸衰竭而插管住入加护病房,检查後赫然发现腹腔有颗巨大的肿瘤,对周遭器官造成压迫,经由切片诊断是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简称DLBC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台北荣民总医院血液科王浩元医师回忆,虽然当时病患的状况不是很好,但在与家属详尽讨论後,决定开始积极治疗,因为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有机会可治癒。

王浩元医师说,「我们非常小心的调整药物剂量,让肿瘤逐步缩小,肺炎也顺利好转。患者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成效相当不错,目前已经接近五年了,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都没有复发。」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目标是治癒!」王浩元医师说,「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不仅在第一线治疗就有 6 成治癒率,治疗反应不佳或复发的患者除了既有的拯救式化疗及干细胞移植外,今日更有免疫及细胞治疗可用,透过基因工程可让免疫细胞精准且持续歼灭癌细胞,提升顽固或复发型淋巴瘤的治癒率。」

源自免疫细胞的淋巴癌

淋巴瘤就是淋巴癌,源自「原本应该保卫身体的淋巴性白血球」转变为癌细胞。

淋巴瘤可分成两大类,「何杰金氏淋巴瘤」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王浩元医师指出,如果是「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理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下,癌细胞通常只有少少几颗,要很用力地寻找。相反的,如果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视野所见大多是癌细胞。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又可再依肿瘤的生长速度区分为病程较和缓的(indolent)与病程较快速的(aggressive)淋巴瘤,而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癌细胞生长快速,病程发展迅速激进,若未及时治疗,病人可能在几周到几个月内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及早发现与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六大警讯,当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关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症状,一般会谈到「大 B 症状(B …

Read More..

颠覆过去发现!中研院团队首揭细胞「无合成分裂」登上《Nature》期刊

  • 文/中研院新闻稿

德国植物学家冯莫尔 (Hugo von Mohl) 在 1835 年首次观察到细胞分裂後,过去 180 年来,大家只知道两种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透过制造新的细胞,让生物体的发育、生长与繁殖成为可能。

中央研究院 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陈振辉团队 在研究斑马鱼发育时,意外发现另一种独特的细胞分裂方式,其分裂过程不需要进行遗传物质(DNA)复制,因此命名为「无合成分裂」,於今(111) 年 4 月登上知名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并获专文推荐。

中研院 细生所 李奇鸿所长 表示,此研究颠覆过去百年来的细胞分裂发现,有助於後续对其他生物体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了解其详细的细胞生理调控机制。

「细胞分裂」是所有生命的基础,长久以来,科学家认为细胞分裂方式有两种:

第一,体细胞(如皮肤细胞、肌肉细胞、干细胞等)要进行「有丝分裂」,1 个母细胞分裂为 2 个具有相同染色体数量的子细胞,让个体发育生长。

第二,生殖细胞则透过「减数分裂」,将母细胞分裂成 4 个具有一半染色体数量的子细胞(如精子和卵子细胞),有性繁殖才有可能发生。

首度发现体细胞进行「无合成分裂」:仅增生、无 DNA 复制 

陈振辉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长期深入探索生物再生过程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发多颜色活细胞标志工具(Palmskin),用上百种不同颜色来标志不同的表皮细胞,并能即时、高解析度追踪斑马鱼体表所有皮肤细胞的动态行为。

团队意外发现,当斑马鱼在个体发育的特定阶段,最表层的皮肤细胞──原被认为是不会分裂增生的体细胞,其单一母细胞竟然可以分裂 2 次,共产生 4 个子细胞,且这些子细胞皆不具有完整的母细胞 …

Read More..
Top